家訪後記

家訪對我來說不是一件什麼事情,也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了。要說路程之遠,道路之爛,均不及以前。更不須攀山越嶺,徒步兩三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這次家訪沒什麼“難度"。反而這次的經歷和感受與以前有很多的不同,值得一記。

首先使我感覺到滄源這地方整體生活水平不差,基本上受訪家庭已不是住破屋,沒飯吃那種。他們只是相對貧困的一群,升讀大學會增加經濟壓力而已。我在想,既然如此,為什麼他們還堅持上大學呢?甚至有的要花萬多兩萬元去讀專科呢?其實他們不升學可以去打工,不用欠貸款還可以有收入,根本不愁生活,為什麼一定要讀書呢?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感受到他們的堅持,不是一個,而是所有。他們覺得一定要讀書才有出息,為什麼農村的孩子會有這樣的堅持呢?有點詫異,這是我要重新思考的問題。但不管怎樣,他們有這樣的堅持,也是我們樂見的,也是我們要去資助他們的一個動力。對他們將來學有所成,回饋社會是有信心的。

其次在分享會上,我感受良多,他們大部分都說出心聲,不是簡單的謝謝。沒想到他們會說出“自卑",“被人看不起"的詞語,更想不到這樣的一段:“你们的到来把关闭我们房子的玻璃打碎,让我们看到了阳光。你们的到来,让我觉得世界上多了一个太阳,而且是有希望的太阳!"這是現場說的,不是讀稿的, 有點感動。只可惜相處的時間不多,否則可能可以聽到更多他們的心聲。總結一句,從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這個地方的未來和希望,對他們的資助是絕對值得的。

忽然間有個想法,以後他們都不需要我們的資助了,個個都有能力上大學,而我們發放獎學金給那些品學兼優的高中生升讀大學,鼓勵他們讀好高中,打好基礎,高考高分,個個都能升大學,不亦樂乎?


楊繼祖 2018.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