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他自己之民間傳說,中國亦不例外,在中國之五十六個民族中,每個民族都有他自己之民族起源傳說。
在中國之民族傳說中,苗族就有他們自己傳說之祖先蚩尤。諾基族有他們的祖先傳說是葫蘆後代。鄂溫克族之傳說是把熊視為祖先。漢族則把女媧補青天後塑造了一雙男女,隨後衍生龐大後代。而佤族則視木棍救了他們的先人,把木棍視為神。這一切皆因遠古民智未開,科學未發達,人們仍未知進化論,因而把一些未知因素塑造出人類起源之神話。
在佤族人民傳說中,遠在洪荒時代一次洪水氾濫,人民被大水沖走,佤族祖先則抱著一大木棍溧流到陸地才能生存下來,因此佤族人民把木棍視為拯救祖先之救命神靈,後人把則木桿挖空成鼓,外型塑造成女性生殖器,以示後人不忘祖先能生存下來繁衍出今天之佤族,到今天,女性生殖器型之木鼓已成佤族人民對先人崇拜之像徵,以示不忘祖先在洪水氾濫後能生存下來之神物。

傳說還傳說,但佤族人民原先並非一個民智不開之野蠻民族,他們之滄源崖晝就展示出佤族人民遠在三千多年前就知如何運用牲畜作為運輸工具,他們之民間詩歌舞蹈–司崗里–就很好展示出佤族人民之智慧,只是由於近代封建王朝對少數民族之壓迫和漠不關心,才造成佤族人民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仍處於刀耕火種時代。
佤族,是一個過百萬人口之民族,在中國境內之滄源佤族自治縣、西盟佤族自治縣、雙江佤族傣族自治縣和其他沿中緬邊境地區之縣份就生活著四十多萬佤族人民,而在緬甸佤邦即有八十多萬,他們兩者之間有共同語言但無文字,在中國境內之佤族同胞則由於深受漢文化影響,他們大多會說漢語,年青一輩還通曉漢文,這亦是中華民族內之各少數民族所有共同點,齊學漢語,融入社會。
佤族人民在近代歷史中曾寫下她光輝一頁,遠在百年前,緬甸還是英國殖民地時期,英國殖民主義者就曾入侵滄源,佤族人民曾奮起反抗英國殖民地主義者入侵並把他們趕出中國,直至今天,班洪鄉還矗立著一座抗英紀念碑。

滄源佤族自治縣內不單有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滄源崖晝,還有另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允緬寺,由此可見滄源在中國之重要性,在一個小小邊陲縣就有兩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中國境內還是較為少見之縣份,但滄源就擁有。
沁源慈善基金會於二零一八年家訪己於八月上旬完成,我們期待著明年重訪一次,再資助另一批求上進但貧困之學生升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