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希望班落戶於西盟

希望,當理想和物質都沒有而想得到時就是希望,但是,有時希望總是鏡花水月,落得望天長嘆!

貧窮,貧窮和富裕永遠是站於相對面,想當年我家窮困潦倒時,連買盒火柴之五分銭都沒有,到今天,兩餐溫飽無憂,但站在富豪面前,我仍是窮光蛋一名。

在中國,七十年前是什麼樣子相信沒有多少人知道,特別是今天之年青一代,他們都在享受著先輩們種出之果子,飲著先輩們所催生之奶,完全不知當年先輩們串塑膠花串到手也麻痺時只能賺到不足糊口之幾毫錢悲慘歲月,更不知當年中國、特別是山區之貧困面是貧困到何種程度。

當我二十年前退休和初當義工時,我曾到過遠在中原大地之桐柏山區、到過黃土高原、走進烏蒙山區、更到過湖廣熟、天下足之地、當然少不了雲貴高原和西藏不毛之地,而所到上述各地都是為了幫助貧窮孩子們重建他們頻於倒塌之學校,那時,特別是在大西北和西南地區,其貧困度令人難以相像。

今天,中國喊出一句口號是——二零二零年消滅貧困。

當你走進中國大西南農村時,你就明白這句口號決不是句空話,而是行動,此行動催生了無數貧困家庭走進較富裕之境。

(左圖是二零零四年我視察雲南富源縣時所見並要求重建之小學原貎。)

但是,正如上述,貧窮和富裕總是相對的,當中國絕大多數人走進小康之家時,並不代表全中國沒有貧困地,而我們沁源慈善基金會同寅走進之西盟和滄源兩個佤族自治縣就是比沿海和中原一般縣份較為貧困之縣。

西盟,她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地,是雲南省普洱市之一縣,面積一千三百餘平方公里,比香港略大,但人口不足十萬,連香港一個社區之人口還不如,但是由於西盟佤族自治縣地處邊陲地,隔山相望就是緬甸,她地處深山,長期交通閉塞,人民和外界接觸不多,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前,佤族人民仍處於刀耕火種年代,人民所受之苦難不言而喻,亦是由於長期閉塞,雖經一代又一代之生息教養,到今天雖已走進文明世界,但由於長期地處落後,至今之經濟發展仍遠落後於較富裕地區,更不要說沿海發達地,因而她所需要幫助之處仍多,而沁源希望班就是如此誕生。

在中國,早已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而有些富裕地區例如沿海地,由於地方政府經費充足,十二年義務教育亦己落實,亦即報讀高級中學亦不用錢,甚至有些連幼兒班亦免費,而在邊遠地區特別是貧困縣,貧窮孩子們能讀上高級中學仍是奢望,這亦是中國教育課程上之樽頸地,而沁源希望班就是想幫助那些地處樽頸地之孩子,走出這樽頸地,這亦是希望班由此而誕生。

沁源希望班是什麼東西?沁源希望班就是幫助佤族貧窮而品學兼優學生由初級中學升讀高級中學,完成高級中學課程,順利地走進高考課室,再完成他們之大學夢,這就是我們沁源慈善基金會今年助學之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