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應在那裡助學
有關我們這群志願者為何會在二零一七年成立沁源慈善基金會之事已在不少篇幅中談過並刊登於我們網站,在此不再重複。
在過去之二十多年漫長義工歲月裡,我最初之七年之主要工作是視察貧困山區要求重建之危校、驗收重建後之學校、會見要求資助之大、中、小學生等事項,那時我停留在山區之日子若不比在家多,最少亦一半一半,致令家人有些怨言,但是自己既然答允、承諾去承擔此任務,就只能盡力而為做好這份志願者工作,直到今天,我還是無怨無悔過去之付出。
由於工作需要,由二零零五年開始,我之工作中心由專責山區助學轉移了大半時間到籌辦步行籌款活動。視察、驗收學校、會見要求資助大、中、小学生之工作相地對減少,但仍兼顧。
到二零一七年,由於過去十九年之義工生涯主要是在貧困山區,見過不同種族和自然環境,亦親歷到一些貧困山區之轉變,見到不少從前貧困生活之家庭轉趨穩定、富裕,因而感到我的工作應轉向一些更為需要幫助之地區,因而離開工作了十九年之原助學團體和另一批同樣認為應轉型之志同道合者組織了另一助學團體—–“沁源慈善基金會” 這個新組織。
由於多年助學原因而走遍中國南方、西南方地區,同時亦走進無比荒涼之川西平原、草地、黃土高原、人口稠零之藏民聚居地迭部縣、再到大涼山之彝族地區和綿延不絕、崇山峻嶺之烏蒙山區,接觸過之少數民族不少,在這眾多之接觸中感到我們關心少數民族、特別是邊陲地區少數民族的孩子仍遠遠不夠,他們更需要我們這些已經富裕地區之人幫助,因而我們沁源慈善基金會之宗旨開宗明義地說明主要是幫助少數民族孩子,幫助那些更為需要幫助之少數民族孩子們讀書、升學,例如云南中緬邊境邊陲地之少數民族。
佤族
你聽過佤族這名稱嗎?你知道這族群在那裡嗎?若你不知,讓我告訴你有關他們之一些資料。
云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部,是中國一個邊陲省份,她和鄰國之國境線長達千餘公里,國境線和越南、老撾、緬甸等國相連,生活在邊界之少數民族眾多,例如基諾族、傣族、景頗族、拉祜族、怒族、傈僳族、佤族等。
在此眾多生活於邊陲地區之少數民族中,有些由於交通較為發達,因而其生活水平、文化知識、資訊聯繫等皆和漢族一樣,例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之傣族,保山市內之傈僳族、怒族、普米族、白族等皆是。
由於上述那些民族早已融入漢族群體,他們和漢族沒有分別,但其中一些地處崇山峻嶺深處之民族,由於交通完全閉塞,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們仍處於刀耕火種、原始社會狀態,這些民族例如基諾族、拉祜族、獨龍族、佤族等等。
佤族人民居於橫跨中緬兩國,其總人口廣達百餘萬,在中國這邊,人口約四十餘萬,其餘六十餘萬則居於緬甸佤邦。
居於中國境內之佤族人主要分佈於孟連、西盟、滄源、耿馬、雙江、永德等縣。而西盟和滄源兩縣更是他們之主要集中地,因此該兩縣被稱為佤族自治縣。例如在西盟之近十萬人裡,百份之九十皆為佤族人,而滄源之十八萬人口中,佤族亦了佔絕大多數,其餘小部份是拉祜族、漢族等。
千百年來佤族人民在中緬兩國交往上從不間斷,雨國之國境線雖有界碑和理論上人民若無通行証、護照不能橫跨國境往來,但由於千百年來佤族人民都是同一民族、同一語言、同-歷史,因而不論親屬、婚嫁、同宗同族往來皆甚為頻密,早年我因助學步行籌款活動曾沿中緬邊境線往來多次,亦見過不少佤族人民橫跨國境線相互走訪親戚而無人檢查或攔阻,由此可見兩國之佤族人民來往如何頻繁。
上圖就是佤族人由中國方向走過緬甸探親之照片。
佤族,她是一個既文明又落後之民族,她擁有光輝燦爛之三千年滄源和西盟兩處崖昼,但同時她又是一個刀耕火種、生活於原始社會之民族,他們之改變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才轉過來,有關這些不同縮影由於我在沁源網站上已多次敘述,並談過有關他們神話中之民族起源,他們之文化、歷史、風俗、經濟等事,因此在此文中只簡短講講佤族簡單事,其他不再詳加論述。
沁源慈善基金會為何會挑選西盟和滄源兩縣之佤族貧窮孩子為首要資助對象?
正如上述,挑選佤族孩子作為資助對象之原因是佤族同胞離開文明世界千百年,同時其族人皆集中於西盟和滄源兩縣,在資源運用、家訪學生亦集中,再加和教育局、青基會等討論事項亦方便,因而沁源慈善基金會挑選此兩縣之貧窮而好學之學生作為優先資助對象。
助學經費來源
沁源慈善基金會是由一群退休人士、工人、自由職業者和小商人組成,是一個既無財力又無雄厚經濟背景之助學團體,會址亦是借用其中一名義工之辦公地點,一切文具影印等雜項亦由另一義工辦公室支付,再加全部組織人員皆為義工,因而沁源慈善基金會之行政經費基本是零。
既然沁源同寅決定資助少數民族特別是佤族貧窮孩子讀書、升學,那就需要錢,但是錢從那裡來?沒有錢而談助學是句空話,要錢就要開闢財源支持其助學理念,正如香港所有慈善團體之善款來源一樣,主要是向社會善心人士募捐,但沁源是一個既無聲譽、又無知名度之初生助學團體,要向大型企業、機構申請助學基金談何容易?
籌募助學善款是困難的,但我們仍要做,仍要向善心人士募捐,仍要利用我們過去二十多年籌募善款經驗組織步行活動來籌募善款,亦是我們這個新生助學團體唯一可行途徑,因而在過去三年,沁源亦不負眾望向善心人士募捐、組織了多次步行籌款活動,我們走進湖南展翔農莊、走進湘西邊城、亦組織步行者到湘西桑植縣參觀,還帶領志願者到滄源進行家訪等,而此一切活動為沁源籌募到一筆可觀善款。
所籌得之善款如何運用呢?是用於支付工作人員薪金?支付行政經費或是其他雜?
不是,正如上述,沁源慈善基金會全体工作人員皆是無薪工作者,亦沒有行政經費,就算沁源組織者參加活動亦要自付一切旅費、食宿費,和其他參加者沒有不同。
古語有云,得道多助,由於沁源慈善基金會之組織者皆為義工,同心協力為山區貧困孩子服務,因而在沁源慈善基金會成立初期就得到一些善心人士捐助為數不菲之助學善款,再加活動籌得不少款項,這一切皆助長沁源同寅之雄心壯志,認為若能把此好景延續下去,我們之前景是光明的。
但幸運之事不會常來,不幸之事就常會發生,而當沁源成立之第二年,香港就發生難以預測之二零一九年社會動蕩和二零二零年新冠肺炎肆虐不幸事,此不幸事致令我們沁源不能像成立初期那樣能組織步行者參加活動、籌募助學經費等,同時亦不能組織志願者到內地進行家訪,此次長達兩年停頓亦即斷絕我們沁源大部份助學善款來源,但是在此逆境時並不意味我們沁源同寅什麼都不做、等待、或坐以待斃而是另謀出路。
沁源同寅在此困難時刻還是在香港組織、籌辦了多次行山活動,在行山活動中亦籌募到一筆可觀助學善款。同時我們还到電台、社會團體等地呼籲捐贈支助學生,亦聯繫一些長期資助者捐款延續我們之助學夢,最終我們這些努力皆沒有白廢,特別是得到香港新界獅子會慷慨解囊,贊助為期三年每年十九萬元人民幣善款作為資助西盟佤族自治縣籌辦希望班用,因此由二零二一年九月開始,新一屆沁源香港新界獅子會希望班將落戶於西盟佤自治縣,為五十名勤奮好學、品質優良之貧窮孩子開闢了-條康莊大道,為佤族貧窮孩找到了一個美好未來。
大學生
沁源慈善基金會之宗旨是為少數民族貧窮孩子讀書、識字盡其棉力,同時亦決定先對滄源和西盟兩個佤族自治縣之貧窮學生進行資助,因此與會同寅決定首先資助大學生。
由於決定資助大學生,而資助大學生又必須家訪確認該申請者是否合乎資格,例如家庭的確貧困,學生已被大學錄取入讀等,因此沁源同寅於二零一八年八月組織了一批志願者到滄源佤族自治縣進行家訪,核實三十餘名要求資助升讀大學之學生是否合乎我們的要求。
亦由於滄源地域廣達二千五百餘平方公里,比整個香港面積還大一倍半,要由一組人員完成三十餘家訪非一星期或更長時間不可,因此我們把志願者分為三組到不同區域進行訪問,在家訪過程中志願者們都是早出晚歸才能完成任務,最後從這批已完成家訪之學生中選出二十七名入選、可受資助學生,資助額每人一萬五千元人民幣,第一年五千元,第二年四千元,第三及第四年各三千元,這樣援助額第一年就足夠學生繳交學費、裝置費和旅費,學生們就可輕裝上陣。
沁源慈善基金會原計劃每年皆到滄源和西盟兩縣家訪那些要求資助升讀大學之學生,把這種資助長期延續下去,因而在二零一九年上半年就招募到一批志願者準備八月起程,但當我們一大批志願者已準備就緒起程前一天,很不幸香港國際機場因動亂而關閉,致使我們不能不取消到此兩縣之行程,這是山區貧窮孩子不幸,亦是件無可奈何事。
臨時取消了二零一九年對大學生資助,我們還抱著滿怀懷希望準備在二零二零填補真空再到滄源和西盟,但是不幸又發生了新冠肺炎肆虐,而這肺炎竟肆虐到全世界,致令進入內地之路全被堵塞、封閉,因而二零二零年資助大學生之事又成泡影,現在只能期望今年、二零二一年能成行,能延續我們之助學路。
在過去三年,受資助之大學生基本完成他們之承諾,每學期皆有成績表寄給我們,同時亦有反饋信,對此我們感到在總体來說他們皆是好學生。
二零一八年受資助之大學生明年就要完成他們之大學夢,我們沁源同寅由衷希望那批受資助學子將來能為社會、國家做出他們應有之貢獻,不負家長、老師、捐資者對他們之期望。
希望班
希望班是什麼東西?
四年前我還不知何謂希望班,認識希望班是二零一七年我和一位澳大利亞朋友到滄源視察學校、探訪學生時聽到、認識到何謂希望班事。
那次我們到滄源之目的是澳大利亞朋友之基金會想為中國山區貧窮孩子做点助學事,陪同我們到滄源探訪學校、訪問學生的人是雲南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沈光鑫老師。
當澳大利亞朋友完成探訪學生、訪問學校後,滄源佤族自治縣之民族中學校長、教育局和沈光鑫老師等為澳大利亞朋友開了個座談會,在座談會中,沈光鑫老師介紹了云南大理、紅河、普洱等地所辦之希望班事,他希望澳大利亞朋友把他們之資源用於希望班,幫助那些好學而家貧之孩子們完成他們之讀書夢,而最後澳大利亞朋友亦真如沈光鑫老師所介紹並於二零一八年在滄源開辦云南省第一個縣級希望班。
希望班是怎樣形成和它用何種方法教學?
中國之教育系統是九年免費教育,亦即六年小學和三年初級中學皆免收學費,但收取書簿、雜項費,如要住宿則收住宿費。
至於幼稚園、高級中學和大學則收學費,因此若學生初級中學畢業後想升讀高級中學,則須交學費和其他雜項費,其費用真不菲。
為什麼我說在中國貧困山區學生讀高級中學費用不菲,原因是在中國,一般小縣亦即人口只有二、三十萬以下之縣在鄉鎮只設初級中學,高級中學只在縣城設立,因而農村學生若到縣城讀高級中學,就不單是學費這樣簡單而是還要包括住宿、膳食、交通等雜費,每月所需之總費用決不會少於六、七百元,以一個農村家庭來說,這費用決不容易負擔。但是,若學生由此而綴學,以他們之有限學識其工作能力就只能局限於低下層、無緣向上,這樣亦埋沒一些勤奮好學、品學兼優孩子。
成立希望班之目的是幫助那些品學兼优但家庭貧困之學生完成他們之讀書夢,讓他們走出困境,這是雲南省所辦之希望班目的,亦是我們沁源同寅之希望,但是我們之主觀願望能否實現則不知,因為:
在二零一八年成立之滄源希望班是雲南省第一個縣級希望班,云南其他希望班皆在大城市,例如在大理、紅河、普洱、蒙自等市。而大城市不論在資源分配、資訊授集、師資學歷、教學設施等皆比貧困山區縣級中學為好,因此我們在縣級辦希望班之成績如何則難以預測。
中國每年都有千萬學生參加高考,但在過去一段長時間,滄源和西盟兩縣學生之高考成績皆不如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正如上一段所述,縣級學校不論資訊、設施等遠較大域市差,雖然縣級老師皆盡其所能去教導學生,但每當學生在縣級初級中學畢業時若成績優異、家庭經濟又容許,學生們就跑到那些設施、資訊皆完善之大域市就讀。例如滄源學生就到臨滄,西盟學生就到普洱、蒙自等市,留下的不是因家庭貧困負擔不起升讀高級中學而綴學之學生就是成績不如理想之人仍留校,這樣就造成不單老師們教學吃力,學生學習亦困難,這一切就是高考成績不如理想、惡性循環久久不散原因。
今年滄源第一屆希望班之學生就要走進高考場,我們期望希望班之學生們能取得好成績,若今年希望班之學生高考能取到好成績,就証明雖在縣級籌辦希望班亦是條大有可為、成功路
除了今年滄源第一屆希望班之學生走進高考試場外,今後數年每年皆會有由沁源所資助之希望班學生從滄源、西盟兩縣走進高考試場,我們沁源同寅期待著沁源希望班之學生們考到好成績來証明希望班是一條成功的、可行的康莊大道,不負我們在縣級辦希望班之初心。
湘西助學和捐贈寒衣
沁源慈善基金會本無意把助學擴展至云南以外地方,但由於搞活動而到了湘西,在一個偶然機會裡認識一位九年一貫制學校校長,因而才有捐贈寒衣、資助個別學生事出現。
捐贈寒衣和湘西助學本來並不是我們沁源之項目,但當我們於二零一七年杪成立沁源時,我們每一個沁源人都雄心勃勃去爭取每一個細微助學工作,而每個項目皆超乎理想地成功。
當我們發動捐贈寒衣時,其響應之熱烈出乎我們想像之外,我們不單為滄源爭取到千件寒衣送給學生,還籌募到一筆龐大善款購買了近千件寒衣送給西盟第-中學、數百件送給湘西列夕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還有他們的幼兒園孩子亦穿上校服,但可惜的是自二零一八年完成首次捐贈寒衣後,香港發生了一次社會大動蕩,這次動蕩不單令香港社會受到重創而且令我們這個助學團體之活動亦近乎癱瘓,因而捐贈寒衣一次後就無以為繼,是件甚可惜事。
至於湘西助學,亦由於湘西不是我們沁源之助學點,只是在偶然情况下由列夕學校校長推薦了那些孤苦無依孩子給我們,我們沁源才資助了個別、家庭特別貧困、學習成績優異之小學、初級中學學生,我們同時亦承諾當那些受資助之學生們能考上中學、大學時,我們沁源亦會同樣考慮資助他們、直至他們完成整個整個讀書夢、走進社會為止。
沁源慈善基金會除了在云南省邊陲地區之滄源和西盟兩個佤族自治縣是長期資助點外,只有湘西零星資助,雖然如此,但資助一個希望班三年之經費亦多達五十七萬元人民幣,再加資助大學生,所需之資源更多,因而我們沁源同寅只能盡力而為,希望能為佤族、山區孩子多做點事。
英語交流和學生夏令營
正如上述,當我們初創沁源時,我們每個沁源人都雄心勃勃想搞好這個助學團體,因而二零一八年我們曾和西盟佤族自治縣教育局、西盟第一中學校方討論並準備於二零一九年付之實行之英語交流團,人員和行程皆在密羅緊鼓籌備,但是由於香港一場社會運動把我們全盤計劃打翻、胎死腹中,不能不取消這個交流團。
當英語交流因社會運動而流產後,我們在二零二零年又計劃籌辦一個學生夏令營,並且向政府尋求資助之信亦發出,但同樣可惜,一場新冠肺炎就把整個香港困死於這個彈丸地,一切對外交通停頓,其慘烈狀比二零一九年社會動蕩有過之而無不及,因而夏令營亦告吹。
二零二一年已經過去了三月,治療新冠肺炎之疫苗亦已面世,我們沁源同寅期待在這年度能到滄源和西盟兩個佤族自治縣會見要求升讀大學之學生、進行家訪和見見那些已就讀希望班之學生們。
沁源慈善基金會是生不逢時還是上天有意磨練我們這批志願者之意志則不知,但我們總相信這句話——黑暗將要過去、黎明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