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歷程

跌跌撞撞過三年

義務工作者之路從來都不平坦,助學之道更難,沁源慈善基金會就在近三年疫情下走過近四年助學路。

四年前沁源慈善基金會同寅懷著一腔熱情成立這個助學團體,滿懷希望想為中國邊陲地區之少數民族貧窮而好學孩子們做點事,但生不逢時,成立一年就遇上世紀災難之新冠肺炎,而這肺炎竟無休無止地延續下去直到現在仍未停息,雖集世界一流醫學家、科學家仍找不到一條醫藥良方來根治這頑疫,正如人行漆黑隧道,面對的是—-身處黑暗未見光,不知盡頭在何方。

疫情近三年了,在這段漫長時間沁源同寅想盡一切辦法去延續其助學理念,沁源人由二零一八年在滄源佤族自治縣資助大學生和二零一九年在西盟佤族自治縣成立第一屆希望班開始,這幾年對邊陲地區孩子們資助從未停止,直到現在,第一屆受助大學生己畢業、他們已從高等學府走出來、踏足社會,同時第一屆西盟希望班學生亦在今年走進高考試場、遙望高級學府之門。

沁源慈善基金會成立近四年,在這段時間裡我們有近三年要面對新冠肺炎肆虐,要面對社會經濟下滑、失業人士大增環境下求存,現今社會雖不致百業蕭條,但仍舉步維艱,亦由於社會環境逆轉,籌募助學善款難度和疫情前不可同日而言,還幸得到一些社會人士認同我們之助學理念,大力支持,我們在滄源和西盟所辦之希望班仍可延續,資助大學生仍未停,至今為止我們在滄源和西盟已辦了五個班希望班,另兩個亦將於今年九月在滄源和西盟開班,我們期望疫情早逝,社會經濟回覆正常,籌募善款不再舉步維艱以延續我們之助學理念。

可能有人會問何謂希望班?

中國之教育制度是九年免費教育,孩子們到初級中學畢業後若想繼續升學便須繳交學費,但不幸一些地域遼闊、人口稀少之小縣,例如人口不足十萬之西盟、不足二十萬之滄源,能籌辦高級中學之地只能在縣城,因而孩子們若想升讀高中則須從遙遠、偏僻農村到縣城就讀,而這樣訧不是單純繳交學費,還須留校住宿,繳交住宿費、雜費、生活費等,這一大堆費用決不是滄源和西盟這些直過民族縣貧困家庭所能負擔,而沁源慈善基金會就因此而創辦希望班,資助那些貧窮而好學孩子們完成他們之高級中學課程、走進大學之門。

可能亦有人會問我們為何會走入一個如此偏遠、文化落後之地創辦希望班?

在中國經濟發達地區甚至早年有名貧困之‘九山半水半分田’貴州,由於當地少數民族和漢民族雜居,其經濟基礎已甚為可觀,孩子們升讀高級中學之難度不大,但在云南邊陲地區之少數民族,由於多為直過民族,其文化、經濟仍處於落後階段,農民要供一個孩子到縣城讀書殊不容易,遑論要供兩個或更多,因此我們沁源人就把資源放在滄源和西盟兩個邊陲地區佤族自治縣。

招募希望班的條件是貧窮而好學孩子,每班五十學生,由高中一至三年級,資助額每班每年十九萬元人民幣,其資助款主要是幫孩子們解決部份生活費、書雜費、住宿費等,到目前為止,我們在滄源和西盟一共辦了五個希望班,亦即有二百五十名孩子在高中一至三年級上課,今年九月開學又辦兩班,亦即七班,我們期望能把這類希望班延續下去。

籌辦一希望班一定要有足夠資源亦即五十七萬元人民幣才能開班,不能因缺乏資源中途斷纜,把孩子們弄成中途綴學,除非有善心人士或團體承諾支付三年不斷,否則我們不會茂然開設新班。

至於資助孩子們升讀大學之費用,每名孩子資助額為一萬五千元人民幣,分四年支付使其能完成四年大學課程為止。

近三年多來,由於疫情肆虐,我們沁源慈善基金會不能組織港人到內地搞活動,致使籌募善款主道被斷,但我們還是盡其棉力在港辦些力所能及活動,例如近期之音樂欣賞會、用足踏進歷史遊蹤、組織人員到團體介紹少數民族地區孩子們為何讀書難等去籌募善款,這些活動雖不能每次皆完成一希望班,但積小成大亦足以支持高級中學學生走進大學之門。現在我們又在籌劃以收回成本計之電影欣賞月,暫定由今年六月開始每月一片一連三月在青衣城影藝戲院放影,影片皆以山區孩子讀書難為題材,例如‘走路上學’ 、‘上學路上’、‘背著爸爸上學去’等。雖然電影欣賞會只收回成本,但我們仍希望參加者能認同我們之助學理念,在欣賞完孩子們讀書難之電影後捐贈善款以便資助孩子們完成他們之讀書夢。

借用一位長者的話結束此短文—–你能把一個民族之民智打開,你就是幫助了整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