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會在檳城、吉隆坡

為馬來西亞助學團體講述香港助學事                    

早在今年八月我就收到一份邀請電郵,邀請我到馬來西亞檳城為馬來西亞中國銀行志工團講講有關港人在支援內地希望工程和現在我們沁源慈善基金會支援邊陲地區少數民族教育事,由於當時我早已預定中亞之旅,因而直到十月上旬才能動身到檳城和他們會面。

我於十月十二日離開香港,十三日就和馬來西亞中國銀行之志工團開了一個座談會,座談會主要介紹香港在過去二、三十年來對中國偏遠山區助學事蹟,同時亦講述我們沁源人為何會到偏遠之邊陲地區幫助少數民族教育事,聽講者皆為我們香港義工為中國貧困地區孩子教育之無私付出而感動,亦明白當年中國仍在初步發展、國家經濟仍未富裕,孩子所受之教育仍局限於城市和少數地區,因而籌集民間資源為農村和偏遠地區辦學乃當年實際環境所需。

當日我所講述之內容包括:

重建危校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和今世紀初期,香港助學團體主要任務是視察瀕臨倒塌之危校和重建學校,而我講述之內容就是經我自己視察、建議、重建、驗收之學校,同時我亦講到自中國經濟發展至能夠拿出更多資源投放於教育事業時,國家就投放大量資源把大批危校、舊校拆除重建,因而現今危校在中國己不復存,代之而起的是明亮寬敞、設備完善課室。

講述重建危校時我曾用圖片介紹當年我所見之危校慘況,展示出當年孩子們讀書難之苦。

資助學生

對資助學生方面,我亦講到當年農民家庭就算為孩子拿出區區六十元書雜費亦感困難,遑論把孩子送到中學、大學,因此香港不少助學團體為孩子們支付書雜費、支付初級中學學費,後來更資助學生進入大學以圓他們之大學夢。

沁源為何會走到邊陲地區

我用較長時間講述那些直過民族如何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二十世紀,他們之苦決不足為外人道,他們不單生活於大山深處無人問津,更重要的是他們原來之文化水平就遠較漢民族為低,更由於經濟來源單一是農產品,更甚者他們之農產品因交通閉塞而賣不出,因而不少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完成初級中學九年免費教育後就無力再供孩子們升讀高級中學,遑論大學?

沁源慈善基金會就為邊陲地區孩子們開設希望班,希望班是為貧窮而好學之孩子們解決升讀高級中學問題。

我對馬來西亞中國銀行志工團更講到沁源慈善基金會除了創辦希望班外,還為邊陲地區之孩子們開設智能教育班,智能教育是讓邊陲地區孩子們知道今天除了傳統書本外,智能教育已成為一門不可缺少之課程。

總的來說,我為馬來西亞中國銀行助學志工團所講之內容就是我們已做或在做之助學事。

今次在檳城聽我講希望工程和沁源慈善基金會助學事蹟共三十餘人,他們有來自吉隆坡中國銀行之志願者,亦有當地助學義工。

十月十四日來自吉隆坡之馬來西亞中國銀行志工團安排了一場互動活動,活動主要對象是檳城恆毅中學之高中六年級學生,主題是百萬“福”翁理財工作坊,讓年青人了解理財同時也推動植物性飲食,其目的在於健康和愛護地球,這就是“福” 的由來。

當我完成檳城介紹希望工程和沁源慈善基金會助學理念後,我和吉隆坡之中國銀行志願者一齊回到吉隆坡,並於十月十七日在吉隆坡中國銀行同樣開了另一場座談會介紹中國希望工程和我們沁源人之助學理念,當晚到場人士不多,只有二十餘人,但中國銀行連線到他們職員電腦讓銀行其他職員—-據知線上聽講也有七十人左右—-也瞭解到中國當年貧困地區之教事和今天少數民族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