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是中國近數十年億萬農民付出血汗之特殊產物,沒有億萬農民付出,中國不會有今天成就,但億萬農民亦為此付出慘重代價,現今不少當年走向沿海、發達地區之農民第二代、第三代青子女由於失去至親愛護,至今仍存心理、知識等障礙無法解決,特別是那些地處文化較為落後之偏遠山區、邊陲地區孩子們所受之傷害更甚。
兒童的天性須要從小教導、引導,否則容易走進歧途,特別地處中緬邊陲地區之孩子們,父母、長輩之文化水準原已較其他地區低,再加金三角毒品泛濫,偶一不慎,孩子們將無可避免誤入歧途、墜入深淵,一生就此完結。
沁源慈善基金會成立之目的就是為遠在邊陲地區之孩子們教育出點棉力,幫他們健康成長,這是我們當年成立沁源之初心,亦因此在過去七年,我們駐足於雲南邊陲地不離不棄之原因。
去年十月杪當我們沁源慈善基金會同寅到西盟佤族自治縣參加希望班開班典禮路經普洱市時就和當地希望工程人員談及留守兒童缺乏親人愛護造成一些孩子在心理、知識不平衡等問題,那時希望工程人員亦有同感,他們亦已計劃每星期六、日當學校不上課時把留守孩子組織起來,由當地志願者為那大批孩子上課,上課內容主要是讀書、體育、遊戲、繪畫,務求孩子們在心理上、學習上不掉隊,但是組織那一大批志願者亦須經費,例如為志願者從家走向遥遠之鄉镇交通、膳食等問题亦須解决,粗略估計單是西盟佤族自治縣一地六個鄉鎮一年就需經費十五萬元人民幣,若把普洱市其他九縣一區包起來,其所需之經費為数不菲,這龐大支出就不是我們沁源慈善基金會所能負担得起。

經過討論,普洱市希望工程人員希望我們沁源慈善基金會第一年支持二十年萬元作此“情暖童心”活動經費,十五萬元是支付與西盟佤族自治縣、五萬元支付與普洱市思茅區,其餘八縣他們將另找捐資者辦理,對此建議,經我們沁源慈善基金會董事會討論後一致認為可行,隨即匯出二十萬元人民幣到雲南希望工程辦事處作為今年首次資助留守兒童“情暖童心”計劃用。
二十萬元匯出了,普洱市希望工程辦事處亦找到另外兩個慈善組織支持此計劃,普洱市希望工程辦事处亦雷厲風行付之行動並於二零二五年一月十八日在寧洱舉行開班儀式。
資助留守兒童計劃付之行動了,我們沁源慈善基金會同寅誠摯地希望今次通過“情暖童心”關愛留守兒童服務取得成果,把那一大批迷茫、走向懸崖之兒童拉回正途,還他們一個正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