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源培基希望班 自 2019 年沁源在西盟開辦第一個高中希望班以來,今年已踏入第七屆了,其中雖經歷三年疫情,可幸未有間斷,令有需要的學童獲得資助繼續學業。今年的「沁源培基希望班」就在 9 月 24 日舉行開班禮,本會五名代表在 9 月 22 日「樺加沙」進入香港前啟程,首站抵達昆明與雲南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領導會面,雙方雖已合作多年,但為求能把助學路更暢順,我們也提出了些改進意見及探視將來資助方向。


第二天 23 日從昆明乘坐高鐵往普洱再轉公車,前後經過 6 小時多的車程傍晚時又來到了西盟,匆匆趕到西盟一中,吃過晚飯後首先參與沁源人工智能課程聽課,有些同學已參與課程踏入第三年,對編程運作也就較為熟能生巧,希望他們學有一技之長不單對自己的成長有所幫助,也希望他們能夠協助輔導學弟學妹們,令更多大山裏的孩子能夠接觸這早已在城裏普及的科技。


聽完人工智能課後下一節就跟高三班(沁源劉燕良希望班)同學交流,雖然剛開課但也即將迎來高考及大學選科的煩惱,因此我們特意為他們準備一些「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資料,不看也不知在差不多 90 個專業門類有近一千個學科,這群孩子也不遜色,對頗多專業門類也略知一二,希望同學們能擴闊考量,好好規劃未來,不要只集中選修師範、音樂、舞蹈,敢於挑戰及接受其他學科,增加踏入大學的機會。

下一節輪到跟高二(沁源惠芳希望班)同學會面,輕輕鬆鬆談談笑笑過了 40 分鐘,正想下課離開時同學們給了我們一份驚喜,除了每一位同學都把他們的心意寫在彩紙上,還精心製作了摺紙花及繪畫送給各位支持他們繼續升學的愛心人士,他們的心意令經過兩天顛簸旅程的我們把疲累一掃而空。

第三天 24 日,正當香港掛着十號風球之際,西盟這邊迎來「沁源培基希望班」開班禮,除一中校長師生外,西盟縣委、西盟教育局,普洱及西盟團委,雲南青基會也派代表一同出席,嚴肅儀式過後,同學們都放開心情跟沁源義工共進午餐,談談天,說說地。

在同學們稍作午休時,我們也爭取時間跟校長老師座談,了解各級希望班最新情況,初中生資助安排、智能班進展等。
之後我們又跟受資助初中生代表閒談,了解一下他們的家庭背景及學習情況,當中也有不少留守兒童,印證資助開辦假期愛心托管班的需要。
傍晚在學校飯堂晚餐後再跟高一班同學會面,首先在操場與他們進行團建遊戲,潮起潮落、翹腳、無影凳都難不到他們,但到玩「傳聲筒」時竟把「奶奶街市買蘋果」變成「奶奶辦事去蒙古」,回課室前着同學把他們的理想寫在紙條後摺成紙飛機,祝願他們理想高飛。之後回課室繼續傾談,同學們對我們一班「大朋友」為何千里迢迢來到山區助學都感到好奇,尤其對我們的主席楊坤爺爺的助學旅程更感興趣。

25 日一早離開西盟,乘公車三小時回到普洱,但行程未有結束。我們繼續前往另一鄰近老撾、越南的「一城連三國」邊境縣城「江城」。從普洱前往也需三個多小時車程,直到傍晚才能到達。全程盤山路,還好有備而來,否則不暈車才怪。交通不通也阻礙了經濟發展,這正也是我們今次來江城目的探視一下當地經濟環境,了解資助邊疆農村學童的需要。休息了一晚,26 日早上沁源一行五人前往「江城一中」與校方領導會面後才打道回港。
從今年起本會開始在江城一中資助 30 名高中生,令邊疆教育持續伸延。交通窒礙經濟發展,但教育不單阻斷贫困,也是提升青少年修養品格的根本力量。你們每一份捐助,都不僅是資助了一個孩子的學業,更是點亮了一個家庭的未來,為國內邊疆地區的發展注入了潛能。 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我們的山區助學。
